新闻动态

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辅导员心理健康技术提升专题培训

为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心理育人能力,我校学生处于2025年10月14日上午9点钟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专题培训会。本次培训由院长助理、学生处处长徐明伟布置,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孙军敏老师主讲,围绕新生心理筛查结果分析、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应对策略展开系统讲解。


18c3194b0519a9b291597e4b37165a61.jpg


培训伊始,孙军敏老师通报了新学期心理健康普测结果。孙军老师强调,学校已启动分级干预机制:轻度学生由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并建立动态档案;中、重度学生则由二级学院心理负责人与校心理健康中心共同进行一对一评估,必要时启动家校协同干预。


6274626c97e4763b21127f2bc8fa00c3.jpg


在讲解常见心理问题时,孙军敏老师详细剖析了大学生群体中多发的心理困扰类型,包括抑郁性神经症、强迫症、焦虑症、癔症等神经症表现,以及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等严重心理疾病。他指出,这些问题往往源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不适、情绪管理困难、情感与性教育缺失、家庭背景影响等多重因素。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独生子女、特困生和违纪学生等特殊群体需要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关怀。其中独生子女可能表现出集体生活适应困难,特困生容易因经济压力产生自卑或过度补偿心理,违纪学生则可能因处分后续关怀不足而加剧心理困扰。

孙军敏老师重点讲解了心理异常识别的三大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现实的同一性、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性、人格特征的相对稳定性。他强调,若学生出现思维脱离现实、知情意不协调或性格突然改变等情况,应及时记录并启动专业评估流程。在与学生沟通时,辅导员需要明确告知保密原则及其例外情况,善用积极倾听、共情回应与开放式提问等技巧,以朋友身份而非说教者角度开展交流,避免使用封闭式提问,着力营造安全信任的谈话氛围。

据介绍,我校已构建起完善的“绿—黄—橙—红”四级心理预警干预体系。绿色代表心理健康状态良好,黄色为一般关注群体需每学期开展12次深度谈话,橙色代表存在轻微心理障碍需每月谈话并启动家校协同,红色高危群体则需立即启动紧急干预程序——包括24小时专人陪护、联系家长送医救治、填写监护授权书等全套流程。孙军敏老师特别提醒,针对不配合的家长,辅导员要通过电话录音、承诺书等形式明确责任划分,必要时可寻求社区或法律途径协助。


8a752b551de7ded88865805c1b334702.jpg


在培训的经验分享环节,建筑学院孙小青老师通过典型案例指出,辅导员应建立完善的工作台账,掌握专业谈话技巧,通过“写给未来的自己”等特色班级心理活动营造积极氛围,同时深化家校协同。教育学院的周峻老师补充强调,当前大学生抑郁比例已达22%,疫情期间通过网课学习的学生群体尤其需要关注,辅导员必须学会倾听学生的深层需求,构建早发现、早干预的有效机制。


7e9397c5ea9c455b2468cda7420ba831.jpg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全体辅导员均需参加省级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实现全员持证上岗。下一步,各二级学院将点对点下发筛查结果,由辅导员开展保密性约谈并完成动态档案记录。学校将持续推进“四级干预+家校协同+法律保障”的心理育人模式,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坚实支撑。